• Home [简介] [诊断要点] [辩证论治] [治則] [處方]


    胃 痛[附:吐酸,嘈杂]

    [简介]

    凡由于脾胃受损,气血不调所引起的胃脘部疼痛,称之胃痛,又称胃脘痛。胃脘部一般系指上、中、下三脘部位,或指两侧肋骨下缘联线以上至鸠尾形的梯形部位。 古代文献中常以心痛取代胃痛,二者实有不同,应该严格区分。临证时,从病因、临床表现、体征及必要的理化检查,是不难分清的,这对治疗和预后都是极为重要的。 胃痛以各种性质的胃脘部位的疼痛为主症,往往兼见胃脘部痞满、胀闷,嗳气,吐酸,倒饱,纳呆,胁胀,腹胀等症。常反复发作。久治难愈,甚至可见吐血,黑便,呕吐,关格等证。西医学诊断的急慢性胃炎,消化性溃疡,胃神经官能症,胃癌以及部分肝、胆、胰疾病,均可见胃脘部位疼痛,可参考本病加以辩证论治。

    <top>

    [诊断要点]

    胃痛初发多属实证,其病主要在胃,间可及肝;病久常见虚证,其病主要在脾;亦有虚实夹杂者,或脾胃同病,或肝脾同病。古人常说:“实则阳明,虚则太阴。”对胃痛亦是如此。胃痛的常见病因,可概括为病邪犯胃,饮食不节,情志不畅,脾胃虚弱等几个方面,简述如下:

    1. 外邪犯胃:外邪之中以寒邪最易犯胃,夏暑之季,暑热,湿浊之邪也间有之。邪气客胃,胃气受伤,轻则气机壅滞,重则和降失司,而致胃脘作痛。寒主凝滞,多见绞痛;暑热急迫常致灼痛;湿浊粘腻,常见闷痛。
    2. 饮食不节:胃主受纳,开窍于口。若纵恣口腹,饥饱失调,寒热不适,偏嗜烟酒,或过用伤胃药物,均可伐伤胃气,气机升降失调而作胃痛。目前,临床上以过食肥甘及烟酒最为常见,厚味及烟酒皆湿热之性,停于胃腑伤津耗液为先,久则损脾。
    3. 情志不畅:情志所伤,使肝脾功能受到影响,也能引起胃痛。如气郁恼怒则伤肝,肝气失于疏泄条达,横犯脾胃,而致肝胃不和或肝脾不和,气血阻滞则胃病;忧思焦虑则伤脾,脾伤则运化失司,升降失常,气机不畅也致胃病。
    4. 脾胃虚弱:劳倦太过,失血过多,或久病不愈,伤及脾胃;或身体素虚,脾胃不健,运化无权,升降转枢乏力,气机阻滞而致胃病;若中气下陷者,病情可进一步加重;若脾胃阳虚,阴寒内生,脉络失于温养,则拘急而痛。若胃病日久,阴津暗耗,胃失濡养,气机失调,也致胃病。

    综上所述,胃痛与胃、肝、脾关系最为密切,初起病位主要在胃,间可旁及于肝;病久则主要在脾,或脾胃同病,或肝脾同病。胃为阳土,喜润恶燥,主受纳、腐熟水谷,以和降为顺。胃气一伤,初则壅滞,继则上逆,此即气滞为病。其中首先是胃气的壅滞,无论外感、食积均可引发;其次是肝胃气滞,即肝气郁结,横逆犯胃所造成的气机阻滞。气为血帅,气行则血行,故气滞日久,必致血瘀,也即久病入络之意。另外,“气有余便是火”,气机不畅,蕴久化热。此火也有单纯在胃或同在肝胃之说。火能灼伤阴津,或血脉瘀阻而新血不生,阴血虚少也有胃阴不足或脾胃阴虚或肝胃、肝脾阴虚的不同。胃病延久,内传于脾,脾属阴土,喜燥恶湿,主运化,输布精微,以升为健。故脾气受伤,轻则中气不足,运化无权;继则中气下陷,升降失司;再则脾胃阳虚,阴寒内生,胃络失于温养。总之,胃痛病因虽有上述种种不同,病理尚有虚实寒热、在气在血之异,但其发病原理确有共同之点,即所谓“不通则痛”,若胃痛失治误治,血络损伤,则可见吐血,便血等证。

    <top>

    [辩证论治]

    辩胃痛与真心痛:

    1. 胃痛:多有胃病史,除胃脘部疼痛外,尚伴有嗳气、泛酸、纳食不馨、大便不调等症,结合上消化道钡餐造影,胃镜等检查多可明确诊断。
    2. 真心痛:多有心脏病史,除心窝部疼痛外,多见于中年以上之人,常伴有胸闷憋气,心慌气短,头晕耳鸣,唇甲紫黯,脉结代等症,结合心电图及生化检查多可确诊。

    <top>

    [治則]

    疏肝行氣、活血袪瘀、散結止痛、溫中散寒、益气健脾、殺滅幽門螺旋杆菌。

    <top>

    [處方]

    人参、柴胡、香附 、白芍、甘草、丹参、檀香、砂仁、高良姜、烏藥、浙貝母、五灵脂、白術、烏賊骨、白芨等。

    <top>